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呼吸之间
从“向诺克林致敬”到“断面”

走近艺术策展人樊林

2014年08月25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vivi Huang
分享到:

内容摘要:无论是作为艺术策展人或是艺术教育工作者,樊林老师身上有着一股韧劲和坚持,并且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策展人工作的热爱,这是一个人生不断的丰富与再成长的过程。

    
    如果你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可能你总是流连在各种艺术展览中,当你愉悦地欣赏艺术家们的作品时,你是否会留意一场好的展览,都离不开一位好的策展人。但“策展人”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策划出一场好的艺术展览,本期摩登氧分请来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知名策展人樊林老师和我们分享一下她的策展经验和她对艺术策展的看法,解读“策展人”这个“神秘”的身份。
    在采访之前,曾在几个展览的场合里碰到过樊林老师,她总是衣着大方得体,带着浅浅的微笑,温婉礼貌地面对每一个人,但却又隐隐地有种距离感。而且一直都听闻她严谨低调的做事作风,所以我们在采访之前,认真地做了功课,也不免有些紧张。
    访问当天,樊林老师比我们要早到一些,身穿深蓝连衣裙安静地坐在咖啡厅里看着书本。看到我们的到来,她热情地微笑,轻声问我们要喝点什么,突然间,那种亲和的感觉让距离感消失了,接下来便是一个顺畅愉快的聊天过程。在采访一开始,樊林老师首先和我们分享了她作为策展人受“匈牙利综合文化研究基金会”邀请,携八位中国艺术家在布达佩斯Eger艺术中心策划的名叫“断面”艺术展的一些情况。

    
www.moderno2.comjpg(12)
策展人樊林老师
    
www.moderno2.comjpg(3)
“断面”展览海报

    
    
摩登氧分:M
樊林:F
    
M:我们知道您最近策划了一个很特别的展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Eger艺术中心举办了当代艺术展“断面”,“匈牙利综合文化研究基金会”邀请您和八位中国艺术家到那边驻地创作的,这个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您是怎样策划这个展览的?
F:“匈牙利综合文化研究基金会”成立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发展综合文化研究基地,促进相关收藏,资助文化与社会研究,并一直致力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每一年都会邀请亚洲不同国家的策展人、艺术家到匈牙利进行艺术展览。这次展览“断面”这个名字本来是匈牙利文,译成中文的时候曾用过名字是“截面”,我选择将它译作了“断面”。今年的“断面”展是“匈牙利综合文化研究基金会”艺术展览计划的第九场,也是这项计划展开的第九个年头。这次展览是在布达佩斯Eger艺术中心举办。这个艺术中心位于埃格尔这个古老的小镇,它所举办过的艺术展素质都很高。与“断面”同期,在另外的展厅里,既有从多方筹集借展的毕加索作品,也有非常尖锐有力地反思集权主义的奥地利艺术家的个展。所以我知道他们对于策展的要求也比较高。而这次我们选择了在当地驻地创作,艺术家就地创作,过程中达到了真正的思考与交流,当然对我整体的把控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因为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如何满足艺术家的创作需要,现场布展所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主办方非常配合,大家相处得非常愉快。我们要的一些技术上的要求,他们都尽可能帮我们实现。
    
M:确实驻地创作是一项挑战,当然展览的核心是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当时是怎么选择这些艺术家的呢?会有一些怎样的考虑吗?
F:这次我邀请了陈海、道明、冯峰、林于思、卢麃麃、罗智暇、汪凌、杨义飞等八位中国艺术家。我会有一些考虑,因为本身要驻地创作,而且驻地创作的时间只有十天,6月28日我们就要开幕,所以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方说,典型传统的油画家、雕塑家都不大能考虑进来,因为艺术家需要创作的周期,驻地创作有它特殊的性质需要考虑。另外主办方也希望能更多地呈现南方的“断面”,所以这次的艺术家主要是南方的艺术家。艺术家比较集中,沟通起来会相对方便。当然也考虑到艺术家的年龄和经验。既然是“断面”,我也希望尽量呈现艺术家不因年龄而改变的冲击力,同时考虑媒介的丰富性,真正能呈现这个展览主题的内涵。

    
www.moderno2.comjpg(8)
    
www.moderno2.comjpg(9)
    
www.moderno2.comjpg(6)
    
www.moderno2.comjpg(7)
    
www.moderno2.comjpg(5)
在匈牙利与艺术家、作品在一起

    
M:这么短的一段时间里面完成这个展览,中间有会一些技术的难度吗?能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吗?
F:关键还是作品,首先是考虑到创作语言的多样性,另外一个确实需要考虑作品可实现的程度。在出发前,大家有过数次见面沟通以及微信组群的讨论,让艺术家了解当地的情况,包括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艺术家也会先提交一些创作的概念,这些创作概念是否能在驻地创作中落地,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这次主要是驻地创作,即使是艺术家带已经发生的作品也会想怎么在原来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像陈海老师的“山水传说”是在匈牙利完成的,而道明的“粉殳”很有意思,但以前已经展览过,这个作品第一次出现是以硬质形式出现的,后来,胡斌邀请这个作品到东莞21空间美术馆参展,就制作成充气的形式的,紧接着道明又带着它去了挪威和威尼斯展出,所以我们有一个想法,在展览期间用剪刀或拿针戳,然后把这个作品结束掉。但在这个展览开幕后,匈牙利的观众对这件作品的反响很好,于是我们讨论,可能在展览最后两周才破解这件作品。冯峰老师的作品就是代表对消费主义的反思,视觉冲击力与思想性同样强大有力。而林于思的“从有到无”、杨义飞的“未来考古学”、卢麃麃的“六张椅子”就是现场制作的。我觉得去到那里驻地创作,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当地大学里面的本科生、研究生会作为我们的助手协助我们布展,实际上这就是增加双方的交流。而且艺术家在当地制作的时候,当地的人们会挺感兴趣的,比如说杨义飞用胶带在当地做作品的时候,就有很多市民关注到,开幕当天,他们就会来看,那个作品最后是怎样呈现的,因为他们感觉到这个作品是和这个城市有关系,和他们的生活是有关的。

    
www.moderno2.comjpg(15)
    
www.moderno2.comjpg(13)
    
www.moderno2.comjpg(14)
    
www.moderno2.comjpg(16)
    
www.moderno2.comjpg(10)

    
M:创作完这个展之后,艺术家是怎么跟你沟通,当地的反响是怎么样呢?
F:两方面的反映都是不错的。我是这两年发现,驻地创作涉及的层面更丰富些。然后你可以获得、别人给你的、反馈的资讯会更多。开幕时,埃格尔市民来了不少,当天有几家媒体,包括报纸、艺术杂志、电台、电视台过来报道,大家对中国这个话题还是挺关注的。效果还挺不错的。因为手段比较丰富,现了这些艺术家在关注、讨论的问题,以及个人创作的理念、逻辑。整体我们大家都挺满意的。

    
www.moderno2.comjpg(1)
“绵延之诗”,与冯峰、邓箭今、胡震、王洋
    
www.moderno2.comjpg(11)
“向诺克林致敬”开幕

    
M:那我们回到国内,像艺术家不断创作中,风格会有不断的变化,那作为策展人来说,你自己也会有这种变化吗?
F:我觉得不是风格的变化,策展人会跟随经验的逐步丰富和思考的深入,思路会有所调整。我比较集中的策展工作是从08年开始的,当时接受如意画廊巫海英的邀请完成
了“向诺克林致敬——当代女性艺术家作品联展”。之后陆续完成了不少展览。对于我来说,策展之前我会做很多准备。首先我和艺术家们一直保持着沟通,包括对艺术家的风格与作品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也时刻关注着艺术家的新作品。当我有一个展览的想法的时候。我知道挑选什么样的艺术家会适合这次的展览。
做展览本身是一种叙述的能力,策展人将核心话题与作品共同建构叙事空间。当然,这与我的本职工作是从事西方艺术史教学有关,我对于艺术的发展和趋势都比较理解,在教学与工作的过程中也积累过很多视觉经验。而因为之前学中文专业的原因,让我具备找到一种恰当的文字来表达我策划的展览的能力。其实,展览中的文字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理论家很有才华,但可能他的文字相对强硬,很难让大众明白;相反的有些文字过于肤浅,与作品的内涵不相符。而我比较倾向在中间,要求一个展览的文字既要做到让人明白又要保持一定的学术性。当我们策划一个展览,是在制造一个艺术事件,这个艺术事件,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思考。譬如,我和邓箭今老师合作的“他是我们的深渊”这个展览。之前大家都了解邓箭今的画是怎样的,但到了“深渊”才发现,原来通过不同的策展方式,深化了邓老师画面关于人性的讨论。基于我对艺术的理解,我开始想用一种自我的方式去帮助大家进一步去解读艺术家的作品。我希望策划的展览是可以激发讨论和思考的。

    
www.moderno2.comjpg(4)
在“毛,就是我”展场
    
www.moderno2.comjpg(2)
展场上,与摄影家陈小铁、法国总领事、文化官员一起。

    
M:那么作为策展人会考虑过展览呈现在大众时候的效果吗?如何能让大众更好地理解艺术,是策展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吗?
F:当然的,我个人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艺术展览不但是艺术家作品的展出,其实也是对大众的艺术教育的过程。这个方面国外会有一些有用的经验。去年我在悉尼与澳大利亚策展人共同工作,他们在开幕后陆续安排面对大众的沙龙,每天请参展的不同的艺术家和大众交流,而且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会到现场去做导读,或者参与布展,艺术展览变成大家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会更有利于大家对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M:最后一个我们很想知道的问题,您认为作为策展人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或者素质?
F:在国内,即便是美术学院里的“艺术管理”专业都属于新生事物,所以更多的是靠个人对行业的理解,个人对艺术主题的把控,对艺术家的选择和判断,甚至像之前我说到的,对包括展览中的文字表述等多个方面的控制与统筹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你需要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判断力,带有批判精神地提出问题,同时喜欢享受你所在做的事情。
    
    本来约定的一个小时的采访,我们持续了差不多2个小时。过程中,樊林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艺术策展和艺术行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想法。无论是作为艺术策展人或是艺术教育工作者,樊林老师身上有着一股韧劲和坚持,并且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策展人工作的热爱,这是一个人生不断的丰富与再成长的过程。采访结束前,我们了解到她即将启程到德国学习交流3个月,期待着她归来的时候有更多新鲜的想法与观点与我们分享。摩登氧分也会持续关注樊林老师的艺术策展工作,把最新的艺术资讯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