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艺术/艺术事件
展讯|色阈 Pantone

2019年06月30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Modern O2
分享到:

内容摘要:本次展览汇集国内外14位/组艺术家,包括扬 · 阿尔伯斯(Jan Albers)、安杰莉卡 · 达斯(Angélica Dass)、董大为、奥拉维尔 · 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封岩、洪绍裴、李景湖、刘建华、费利佩 · 潘通(Felipe Pantone)、夸尤拉(Quayola)、志村姐弟(SHIMURAbros)、颜磊、姚朋、张玥,一起探讨色彩的阈值,即色彩的语义机制及其效应所产生的临界和可能。

1


展览时间:2019年7月13日 – 11月8日
开幕时间:2019年7月12日
展览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江滨东路1号(万和豪生大酒店内)
主办单位:昊美术馆(温州)
策展人:马珏

本次展览汇集国内外14位/组艺术家,包括扬 · 阿尔伯斯(Jan Albers)、安杰莉卡 · 达斯(Angélica Dass)、董大为、奥拉维尔 · 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封岩、洪绍裴、李景湖、刘建华、费利佩 · 潘通(Felipe Pantone)、夸尤拉(Quayola)、志村姐弟(SHIMURAbros)、颜磊、姚朋、张玥,一起探讨色彩的阈值,即色彩的语义机制及其效应所产生的临界和可能。

色彩纷呈的筹码和骰子堆积而成的《虚幻的场景》是刘建华打造的景观,一如上海浮世的缩影,更是对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新社会发展模式下的神州实验场的写照。

2
刘建华作品《虚幻的场景》, 2005 – 2008,综合材料,500 x 220 x 120 cm,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这幕虚幻乐土背面的图景,是李景湖以象征枯燥艰辛生活的二手日用品创作的《彩虹》。这件按光谱顺序排列而成的七彩圆环装置,其创作材料均来自东莞劳动群体,指向的则是被庸碌日常遮蔽的诗意和希望。

3
李景湖作品《彩虹》,2009,废旧用品,尺寸可变,图片致谢艺术家和魔⾦石空间

《彩轮》系列是颜磊基于工作室已有的绘画技术平台进行的延伸性创作。艺术家按不同逻辑和秩序对色谱体系中的数百个颜色进行随机搭配和组构,绘制出渐变的幻视同心圆。

4
颜磊作品《彩轮 1》,2009,布⾯油画,250 x 250 cm,图片致谢艺术家

同样摒弃主题,代之以精确严谨图式的摄影系列《迷幻的竹子》是封岩的作品。该系列受西方迷幻剂文化的影响,同时言及竹子在中国艺术和自然中的独特寓意。霓虹灯管的层层堆叠,改变了这种冷光源色彩的常态,呈现出全然的抽象。

5
封岩作品《迷幻的竹子》,2011,收藏级艺术微喷 ,120 x 90 cm (每张),图片致谢艺术家和沪申画廊

装置《减法变异维度 2》是费利佩·潘通的近作。一如墙面系列《整合系统》,观众得以一窥艺术家对视觉叠加的尝试。受卡洛斯·克鲁兹·迪兹的色彩研究影响,潘通的作品融合了几何形状、色彩变化和当代元素——用鲜活明亮的金属感色彩创造出一个奇异迷幻的宇宙。

6
Felipe Pantone, “Subtractive Variability Dimensional 2″, 2019, UV ink on glass, Diameter 20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anysz Gallery

潘通作品种对视幻艺术和光学动态艺术的深入探索,所呈现出新时代对感知的更新,在埃利亚松和志村姐弟的作品中亦可见一斑。一块巨大的黑色圆板上镶嵌有二十四颗玻璃球体——奥拉维尔 · 埃利亚松《可视的星系》中的每颗玻璃球无异于一件视觉装置,引导观众透过球体观看墙面另一侧空间内变形、颠倒的其他作品。

7
Olafur Eliasson, “The Seeing Galaxy” , 2015, Wood, silicon carbide, glass spheres, steel, Approx diameter 180 × 30 cm, Courtesy of He Fei and Vitamin Creative Space

艺术组合志村姐弟创造的“新影像装置”《半月、日光、云》和《痕迹 – 天空 – 浮云》打破传统电影制法,运用综合材料和多媒体手段,将虚拟的影像实体化,引领观众进入光的双重虚幻世界。

8
SHIMURAbros, “Half Moon, Daylight, Clouds”, 2018, Brass, optical glass, iron, 72.4 x 144.4 x h164.2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okyo Gallery

此次展览,董大为将完成《尘归尘》的全新现场创作。伴随色粉笔在载体上涂画摩擦,创作过程中产生的粉末将不可避免地散落于墙体周围——过程和结果的并置使绘画脱离了平面性,成为空间性的作品。

9
董大为作品《尘归尘 12a》 ,2012,纸上色粉笔,200 × 244 cm,图片致谢艺术家

与此异曲同工的《画时间 三》则是洪绍裴以颜料为载体,用色彩的层叠痕迹记录下具体工作和相应时间的作品。艺术实践中剩余的边角颜料被堆叠成三维立体形态,再打磨抛光为立方体,被安置于壁柜对应的创作时间位置上。在此,色彩以具体化的生产时间悬荡于显而易见却又不可触及的过去和现在之间。

10
洪绍裴作品《画时间 三》,2016,丙烯颜料,260 x 180 x 6 cm,图片致谢艺术家和北京现在画廊

扬·阿尔伯斯的墙面装置《向着荣耀前行》和《紫色浆糊》展现了艺术家对不同媒材无缝结合的痴迷。经折叠、浇筑、涂抹、塑造、施压的作品呈现出墙面浮雕般的多面优雅和玻璃柜内树脂木材的色彩炫目,暗示破坏和修复之间交替的永久性变化可能。

11
Jan Albers, “OngOingglOry”, 2018, Spray paint on polystyrene & wood, acrylic glass frame, 251 x 171 x 21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Fox Jensen Gallery

而夸尤拉的双联屏影像装置《地层#4》则以动态画面诠释着拆析、解构和重建之间转换变化的无限可能——在保留彼得·保罗·鲁本斯和安东尼· 范戴克标志性祭坛画的色彩和构图基础上,艺术家通过计算机对原作形象进行分析,使之在德劳内三角的色块运动中被再次解读。

12
Quayola, “Strata#4″, 2011, 2 x HD Video, 2-ch projection | 2-ch sound, Dimension Variabl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itsform Gallery

直接借用彩通系统的形式对社会政治问题展开的反思,在本次展览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张玥的作品《张玥的白色全书》根据艺术家在生活中收集的各种白色,编辑出一套按彩通国际制色原理配比数值制成的白色系统。

13
张玥作品《张玥的白色全书》,2013,纸本钢笔,尺寸可变,单页尺寸 32 x 24 cm,数量依现场而定,图片致谢艺术家

姚朋的《才华-2》和《政治》都运用了彩通色卡的排列。在作品《政治》中,艺术家对195个国家进行了概念化的想象,并择选出最吻合个人印象的色彩,加注相应国家首都的名字和音标——不动声色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冷静铺陈。

14
姚朋作品《政治》,2015,色卡丙烯,35 x 240cm,图片致谢艺术家和北京现在画廊

安杰利卡·达斯的《人类》是一项持续的摄影计划——不遴选参与者,也并未设定完成日期。艺术家将每幅肖像的背景色设置成与拍摄对象鼻尖区域相同的色调,并与彩通色卡匹配,以真实的色彩,而非肤色分类的刻板印象这一中立立场向种族问题引发的矛盾发问。

15
Angélica Dass, “Humanae”, 2012-present, Series of inkjet prints, Dimension Variabl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展览期间,安杰利卡将在美术馆举办摄影工作坊。届时,观众将有机会参与其中,成为这件“呼吁人们撕下标签”的作品的组成部分。
摩登氧分是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平台,已成功举办过多次潮流网红展、品牌跨界艺术展。定期更新有趣、好玩的展讯,将当代艺术推向大众,让你时刻呼吸艺术的新鲜氧分!觉得我们有趣?欢迎来调戏!

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