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艺术/艺术事件
展讯|异质体:神话、叙事、想象

这三者,能否为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切入角度?

2015年08月17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betty
分享到:

内容摘要:所谓的“异质体”也正是强调,在当代艺术界有一部分艺术家的作品是,既不同于那些学院的、官方的、意识形态话语认可的创作,也不是当下流行的、国际市场接纳的、趋于样式化的当代艺术。相反,它们摆脱了两种主导性艺术史书写的批评话语,从容地游弋在“中间地带”。

    

1

    
出品人:景晓军
策展人:何桂彦
参展艺术家:苍鑫、陈鸿志、康剑飞、邱黯雄、邱志杰、任小林、孙逊、孙良、谭恩、韦嘉、邬建安、魏青吉、魏言、徐跋骋、杨宏伟
展览时间:2015年7月25日-9月10日
主办方:深圳e当代美术馆
展览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槟榔道文化创意保税园(原福兴大厦)一层
    
异质体:神话、叙事、想象(节选)
何桂彦

    神话、叙事、想象能否成为新的关键词,能否与既有的艺术现象发生关联,能否为我们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切入角度——这正是本次展览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的浪潮中一道发展过来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如果分析当代艺术的艺术史上下关系,以及作品意义生效的内在逻辑,不难发现,在不同的阶段,主要是以二元对立的方式展开的。

2
《去!吃火锅》 谭恩 布面油画 180×200cm 2015

    
    二元对立的逻辑在既有的两种主导性的艺术史书写方式中得到了强化。一种是官方的、主流的、学院化的书写,它们以现实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为主;另一种是从民间的、反传统的、前卫的叙事角度切入,以文化反叛、思想启蒙、个人自由、犬儒主义等话语为主。当然,两种艺术史书写话语的背后秉承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立场。但问题也在于,难道这两种话语一定是非此即彼,完全分裂的吗?它们在排斥对方的同时,是否存在对话的可能?在彼此的拉锯与由此形成的张力中,是否会有一个中间地带?坦率地说,这两种话语均有自身无法回避的问题与历史的局限性。

3
苍鑫 奇花异草系列 木 2007
    
4
苍鑫 萨满系列 198×560cm 宣纸炭笔 2007
    
5
陈鸿志 《黑教堂》 240cm×800cm 亚克力、丙烯 2012
    
6
康剑飞 《日常》 综合绘画 2014年
    
7
邱黯雄 《山海经》
    
8
任小林《走兽1》 100cm×150cm 2010-2012
    
9
孙逊 《一场革命中还未来得及定义的行为》动画 12’22” 中文_英语 2011年 124×166cm
    
10
韦嘉 《云里的光》 190×220cm 布面丙烯 2014
    
11
魏青吉 《晚霞》 2014
    
12
徐跋骋 《大门》 10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3

    
    所谓的“异质体”也正是强调,在当代艺术界有一部分艺术家的作品是,既不同于那些学院的、官方的、意识形态话语认可的创作,也不是当下流行的、国际市场接纳的、趋于样式化的当代艺术。相反,它们摆脱了两种主导性艺术史书写的批评话语,从容地游弋在“中间地带”。同时,立足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发展,将“神话”、“叙事”、“想象”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一个基本的目的,也在于呈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曾出现的一种不同于既有的社会学叙事、波普话语,以及犬儒主义为取向的创作现象与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注意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一部分艺术家,他们是如何立足于本土的文化逻辑,从中国的神话传说、民间文化、个人记忆,以及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找到了艺术滋养,激发出了创作的灵感,进而形成了个人化的创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