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艺术/艺术事件
“我们”——广州市雕塑学会成立大展

勾勒了一个成长的线索以及鲜明的断面

2015年07月13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betty
分享到:

内容摘要:“广州市雕塑学会” 的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具有美术学院教育的背景,从学院教育中,获得充分的营养,对语言掌握的稳妥和透彻,运用取舍皆到位。同时保持着对自我体验、思考的极大热情,作品构成有力的描述或者提问。展览将以“时光”、“场域”、 “行迹”等组成部分构成。作品丰富的语言手段共同勾勒了一个成长的线索以及鲜明的断面。

    

GSS海报招贴设计7.11   12版.cdr

    
展览名称:“我们”——广州市雕塑学会成立大展
开幕式:2015.7.18 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5.7.18——7.28
展览地点:289艺术空间(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大院旁)
策展人:樊林
学术主持:樊林、冯原、黎日晃
学术顾问:樊林、冯原、杨小桦、黎日晃、陆增康、陈晓阳
参展艺术家(按拼音顺序排列,共48位):柏小波、陈经毅、陈岚岚、陈育灵、程一峰、陈冬燕、郑晓雄、郑敏、关振华、洪波、黄密、黄维、黄振放、黄汉松、贾鸿志、姜卡尔、赖增鹏、蓝之锋、李汉铭、李伟生、李静、李雄、林振福、梁道鼎、梁建创、马景仁、宋汉奇、孙婷婷、谭旭、谭文榕、王金亭、吴德灏、吴文才、谢国发、许锦龙、射慧、叶景欣、蚁潮、曾戈、曾嘉辉、曾倩婷、张超、张海鹏、张露记、张原、张羽、朱明、朱英元
    
    
“我们”(节选)
文/樊 林
    在这个时间段,做雕塑是难的,要谈雕塑也是难的。这样的感受因艺术本身的境况改变而起。
    雕塑,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艺术创造手段。“用雕刻、塑造或组合制作三维的形体”是对这种艺术手段的适当的解释。在雕刻中,雕塑家切除不需要的材料,隐藏在一块材料中的形体得以显现;在塑造中,雕塑家将一堆没有固定形状的可塑性物质塑造成一个形体;组合则是把预制部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在这种古老的三维艺术中,艺术家从材料——金属、石头、玻璃、黏土——开始考虑创造出具有深度空间的错觉、高与宽的维度。创作过程中,涉及很多具体的技法,例如脱蜡、砂型铸造、焊接等等。不同的雕塑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团块感、体积感、线条。不同的雕塑材料、质感将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当雕塑侧重于再现客观物体的形象,特别是人体时,能制造出强烈的空间效果,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来欣赏同一作品,获得不同的感受。

1
低眉-陈经毅-60x35x30cm-木(龙凤檀)-2013
    
2
陈经毅《边际》
    
3
陈经毅《游离》
    
4
陈经毅《咫尺》
    
6
陈育灵《宗师1》,10cm
    
7
陈育灵《宗师2》,10cm
    
8
陈育灵15x8x25cm《境界》
    
9
程一峰 《而立之忧 》 金属 长126cm 2014
    
10
程一峰《窥视今生》 木 高45cm 2014
    
11
程一峰《心碎之痕》 金属 高50cm 2014
    
12
洪波—《抱着系列1》金属 60x50cm
    
13
洪波2007年《放不开》 陶瓷50x40x40cm (2)
    
14
洪波2007年《放不开》 陶瓷50x40x40cm
    
15
李汉铭《真》尺寸48x30x18 材质:玻璃钢、红木 创作时间2012
    
16
吴德灏《那一年2》玻璃 70×40×26cm
    
17

    
18
张海鹏《别惹毛我》120x150x120cm 磁铁、铁粉 2013
    
19
张羽《门2》 250×280×80cm 不锈钢,林光材料 2014

    
    作为一个以雕塑创作为核心交流概念的群体,“广州市雕塑学会” 希望能够在首次联展中呈现由几十位青年雕塑家所构成的南方雕塑创作的景象。这种以媒介类型而呈现的聚集,既有其宽广深厚的学术追求,亦体现出雕塑创作的特殊境地。
    “广州市雕塑学会” 的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具有美术学院教育的背景,从学院教育中,获得充分的营养,对语言掌握的稳妥和透彻,运用取舍皆到位。同时保持着对自我体验、思考的极大热情,作品构成有力的描述或者提问。展览将以“时光”、“场域”、 “行迹”等组成部分构成。作品丰富的语言手段共同勾勒了一个成长的线索以及鲜明的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