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艺术/艺术事件
篮中岁月:中国百年篮篓展

朴实无华的篮篓,带我们回味勤俭恭让的年代

2015年03月11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betty
分享到:

内容摘要:朴素的老器物因为被长久地使用而变得更美,因长久地被人珍惜而得以幸存,我们希望人心能被这些沉默的篮篓唤醒,回到晴耕雨读、勤俭恭让的质朴年代,回到少欲知足的平静安详。

0

篮子都去哪儿啦?岁月都去哪儿啦?短短几十年前,那只高高挂在心头、装满外婆留给我们的糖果点心的篮子都去哪儿啦?无用下定决心,要把它们找回来,把那些被一双双布满茧子和伤口的大手一丝一缕抚摸过的温度找回来……
    历经了五年时间多次深入偏远山区的寻找和收集,对竹篾匠人的数次访谈和记录,无用生活空间得以在2015新年开启之际向大家呈现出这些各具特色的一百二十余只篮篓,它们有来自于浙江、安徽的细腻精致,有来自于四川和云贵的朴拙实用,也有来自于黄土高原的粗犷大气;从时间跨度来看,既有可追溯至清代的百岁老人,也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童年记忆,还有近年来民间还在使用的淘米篮和鸡笼;他们用途各异,涵盖了日用劳作、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因盛产竹子而逐渐积淀出精妙绝伦的竹编工艺。篮子的制作费尽心力,要经过选料、破篾、编织、打磨等几十道工序,耗时数日甚至数十日方可编结成器。现存的篾匠大都年事已高,一双布满老茧、骨节粗大的手,精准地把一根根毛竹破成均匀顺滑的竹条和篾丝,最细每寸可破成一百多条竹丝(与发丝接近)。令人忧心的是年轻人从小习惯敲击键盘、纤细白嫩的手指已经无力把这份极需吃苦耐劳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我们在浙江调研的旅程上数次听到当地人悲愤决绝地预言:「再过二十年,能够编出如此细致精美篮子的手工艺人将在世界上绝迹」。
这是一个我们不愿见到的预言。
    我们真挚地寻觅那些乐于用一生的时间来延续传承此项技艺的年轻人,无用愿与你一起长久地用心努力,在我们彻底地失去它们之前,把它们好好地留给后人。
    我们谈论金钱、谈论社会、谈论变革、谈论技术、谈论未来,却越来越少地谈论生活;当我们谈论生活时,我们谈论焦虑、谈论烦恼、谈论不满、谈论他人,而越来越少地谈论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让我们俯下身段,悄悄叩问这些泥土里长出来的谦卑不语的篮子……

主办:无用生活空间
策展人/艺术总监:马可
鸣谢:黄永松 左靖 浙江松阳县政府
展期:2015年3月7日-9月15日
地址: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7号文创园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