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摩登氧分 首页/呼吸之间
【呼吸之间】美国现代

从景观出发

2013年12月31日 本文来源:Modern 02 图片来源:Modern 02 作者:Jelly
分享到:

内容摘要:2013年8月17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推出了名为“美国现代:从霍普到欧姬芙”的展览,它重新审视了MoMA收藏的1915年至1950年的美国艺术作品,展览声称这将从文化偏见的角度观察20世纪前半叶飞速变化的美国社会,但是,这个展览貌似并没有那么地讨好。

注:本文已刊登于《艺术与设计》2013年十月。
文:陈烨
    
    2013年8月17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推出了名为“美国现代:从霍普到欧姬芙”的展览,它重新审视了MoMA收藏的1915年至1950年的美国艺术作品,展览声称这将从文化偏见的角度观察20世纪前半叶飞速变化的美国社会,但是,这个展览貌似并没有那么地讨好。

    50多位美国艺术家的115件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和雕塑,全部创作于1915年至1950年之间。这些出色的作品几乎都是博物馆的永久收藏:斯图尔特·戴维斯、马克斯·韦伯和约瑟夫·斯特拉的绘画就摆放在阿尔弗莱德·史迪格里兹、曼·雷、保罗·斯特兰德和查尔斯·希勒的摄影作品旁边;还有一些影响力较小的艺术家,如乔治·伯罗斯、彼得·布卢姆和约翰·马林。查尔斯·希勒的黑白摄影作品《宾夕法尼亚州巴克士郡谷仓》是摄影部分的精品,而毫不意外的便是乔治亚·奥基弗和爱德华·霍普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他们两位的作品可是整个秋季展览中的重锤之击。奥基弗惊人的水彩作品《黄昏之星III号》和霍普的《铁道旁的房子》必定能把观众成群地紧紧吸引过来。
    

01

    
    然而,这个展览的策划让不少人吐槽了一番,艺评人迈克尔·布什(Michael Busch)就撰文(Modernism Unmoored)数落了一番。展览的槽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展混乱。先不说整个展览缺少充分的文字说明和阐述,观众像是在看一堆又一堆的作品巡游般,这里是奥基弗,那里是马斯登·哈特利斯,雅各·劳伦斯的作品在这个角落,查尔斯·伯奇菲尔德的挂在对面房间里。如果非要说这些安排有个什么样的互相联系的话,那么可能就是美国现代既没节奏又没支撑点了。
   
2、考量不周而且逻辑松散。以这么一个主题为出发点去考量展示作品,MOMA的库存里还有更有分量、更能体现上世纪美国现代进程经验中的“美国主义”特点的作品,不知为何策展人却没有选取出来。本来可以以更好的逻辑关系去表现那个时期的经济前景不明朗和工业化在迪尔伯恩和底特律这些地方遗留下来的城市废墟的状态。很简单地,从狄金森和希勒再到贝罗斯的作品,从反映同一个时期的纽约工业化水道到宾州车站建设,都是很好的逻辑。然而,观众却默默地走过了贝罗斯的版画,没有任何提示指引他们了解到作品更重要的部分,也没有看到清晰的逻辑将这些艺术作品串联在一起,过去与现在都被悬空了。
   
3、言过其实。画册的文章水分极大,并将展览说得过于宏大而其实并不如此。策展人说:“通过这个展览带给我们丰富的视觉和艺术风格体验,将艺术家们对于美国社会急剧变化的观点呈现在我们眼前。”难道就凭一些风景画和肖像来概括这段重要的时期?未免过于简单。
   
    这个展览有那么差吗?如果我们撇开“美国现代”这个题目,忽略过于宏大的理论中心,专注于展览本身的作品而言的话,也许,换一个角度,会有一些新的体会。
    

02

    
    美国现代主义最初萌芽始于摄影家阿尔弗莱德•史迪格里兹在他位于纽约的“291”画廊里经常举办的与艺术家,作家和评论家们不拘一格的艺术聚会。美国现代艺术的开端则是以1913年现代艺术国际展(也称军械库展览)为标志。这批现代主义艺术家有许多都在历史上受到轻视,如:约翰·马林的抽象美景及立体风格的风光作品直到七八十年代才开始被关注。但是后来随着一些博物馆展览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一局面,美国现代主义艺术慢慢备受关注,甚至出现狂热。纽约画廊主芭芭拉·马西斯说:“博物馆展览是对美国艺术的一种确认,35年前,没有人关注,美国艺术被认为很狭窄,现在,人们开始赏识这些作品的质量和稀有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性。”现代主义流派的风格鲜明,不少人认为他们当中许多人受到欧洲前卫派艺术的影响:如查尔斯·伯奇菲尔德的色彩丰富,带有印象派的影子;马斯登·哈特利斯的静物和人物描写似乎源自塞尚。但是,其实这批现代主义艺术家都强调从自身经历出发,尝试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去表现美国的现代主义。
   

03

    
    普雷斯顿·狄金森那被雪覆盖的《哈莱姆河》以及希勒的《美国景观》(那张以福特汽车公司在胭脂河旁的机械工厂的景观)都强烈地反映自然景色被工业革命改变的景观。与之契合的,更是霍普的《铁道旁的房子》:现代生活导致的异化在霍普的作品中以反映环境与心理的孤独画面来表达,因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和现代文明的闯入产生的失落感,成功地呈现出一个逝去的岁月恒久象征。与他们相对的便是奥基弗对大自然的热爱,她拥有发现和感受日常生活中寻常事物的美的能力,天赋的敏感在生动细腻的感受力和凝神观照之中得到体现,《黄昏之星》便如此而来。这不禁让人将之与现代化进程的大环境中的冰冷、默然、机械对照而带来强烈的反差与反思,天地静美,宇宙的和谐正通过奥基弗那意义非凡的作品慢慢地渗入到生命的感受中去……
    

04

    
    美国现代主义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变革中,现代主义艺术反映了这个人们思想情感方面的复杂、丰富而又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人们失去了平衡,因为这是全新的冲击,关系在扭曲和失衡的状态中慢慢摸索。而现代主义艺术家在摸索中以超脱的态度面对社会、自然,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因为如此,现代主义艺术便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和审美的价值。
    

05

    
    诚如本次展览策展人凯西·卡利(Kathy Curry)和伊斯特·阿德勒(Esther Adler)指出的那样:“这个展览并不是那个时期美国艺术的全面而又渊博的回顾,也不是一次拒绝外来影响的民族风格的辩护。”与其苛刻地去审视主题与展览的如何不相称,我们不如从展览本身出发,去感受当中传递出来的深层信息。
    

06

    
    这批艺术家大多都拒绝欧洲的影响,主张美国艺术应该反映出国家的特征,如霍普、科尔、比兹塔特,自然界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张力正是这个特殊时期的写照,从这个角度来看,展览不失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方面的写照。他们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这批作品从精神层面上表达了美国现代的面貌。这一切,从景观开始。